上海教育杂志社
首页 > 最新目录
 
/ / /
 

《上海教育》2020年33期

 
目录
关注
同向同行,让思政育人走向深处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虹口探索潘晨聪;6-7
一体两翼三联动,推动区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李琰;8-9
新时期我们怎样讲中国梦 来自虹口一线思政教师的教学体悟潘晨聪;10-11
让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更有亲和力赵振华;12
一体化教研助推思政教师走出舒适区张淑云;13-14
以情感为动因,让思政教学情理结合王莉韵;15头条
体育:回归“育人”跑道徐星;薛婷彦;16-17头条_体育:回归“育人”跑道
育人,新时代体育的高境界回归徐星;18-21
要真正从人的培养的角度研究体育 专访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会长,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、特级校长徐阿根徐星;22-23
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:让体育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 专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、终身教授,教育部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,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季浏赵玉成;24-27
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董翠香;28-29
体育承担着活跃学校课堂教学生态的重任陆磐良;30
体育课需要科学化和系统化陶良成;31-32
让学校体育彰显育人本质陆辉;32-33
七宝明强小学:健康第一、体育为先,助每个孩子全面成长徐星;34-35
静教院附校:多样化体育的育人内涵潘晨聪;36-37
延安中学:上有效的体育课陈之腾;38-39
光明中学:小场地上的体育大文章奚晓丽;陈之腾;40-41
华东师大一附中:新时代的体育课,新在哪里赵玉成;42-43
借鉴国际经验,为探索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赋能 专访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博士生导师刘阳陈之腾;44-45报道
为不一样的学生,提供“适合的教育” 上海市鞍山实验中学“适合的教育”探索之路徐倩;46-47
为了每个孩子都享有适合的教育邵世开;48-49
戏剧教育,让课堂更有生命力徐倩;50-51
静教院附校新校舍:一座有教育灵魂的学校建筑刘慕洁;薛婷彦;52-55
北京东路小学:在“童年河”里阅读与成长奚晓丽;56
这所学校里竟然有个“航空实验室”刘慕洁;57
扎根中国大地,探索“中国管理经验” 2020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徐倩;58
致敬,夜空中那颗闪亮的星 “苏步青星”命名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徐倩;汪蒙琪;李怡洁;59
上得课堂,下得“农场” 上海建桥学院开启“劳动教育”课程潘晨聪;60
AI助力,脑洞大开 2020年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季举行陈之腾;61评论·时评
到底什么样的大学可称作世界一流大学何云峰;62
转化,教育的“生命链条”苏军;63
坚持三个导向 培养创新人才衣永刚;64
“破局”对接 基础教育主动衔接强基计划的思考傅禄建;65局长峰会
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陈小华;66-67百家视野
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流动的日韩经验与中国模式胡庆芳;68-70
以书法鲜活语文 以书写加深理解——以《论语十二章》语文书法跨学科教学设计为例花汇;71-73海上教育家
沈心工:穷“良导师”之心力而夺“唤小儿之美情”之天工俞可;沈慧俊;74-75文化·随笔
交流在倾听,也在表达程红兵;76
自立人生少年始许军;77师者·高峰圆桌派
谈德论育:一个钩深致远的教育话题董君武;徐怡敏;78-80师者·交流
打造区域“教育大脑” 推动现代教育体系转型升级 上海市闵行区、杨浦区的教育实践朱晓雯;李廷洲;81-82
如何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倪中华;83-84
借助微课,搭建小学数学学习的脚手架金琳;84-85
混合式学习的重点应该在“合”李郦;86-87
从素养到未来:追寻教育变革的新坐标俞国娣;88-89
加强学科知识融合 引领学生科创探究侯良安;90
“自然笔记”学习法 基于观察的跨学科学习与探索陈红波;91-92
学校体育要抓住时代发展新机遇李小伟;1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 
 

(c)2008-2018 聚期刊

 

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.NET

 

免责声明: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;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;另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告知!